上海文旅局长:重走“初心之路”,畅游“生活秀带”,漫步“梧桐深处” -九游官网首页进入

上海文旅局长:重走“初心之路”,畅游“生活秀带”,漫步“梧桐深处”

2021-05-08 15:25 来源: 话匣子

  “外滩、南京路、东方明珠......几乎成了中外游客来沪打卡的必到之地,可是对于我们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而言,总觉得他们来去太匆匆......”

1.jpg

  今天的“2021上海民生访谈”中,当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方世忠被问及,作为上海文旅“当家人”,如家中到访来沪亲朋好友,最想带着大伙儿上哪里走走看看?

  “上海盛行一种旅游方式,叫‘微游’。”方世忠说起的“微游”是源于百年前兴起于欧洲的一种城市行走即“citywalk”。


  “不依赖于交通工具,主要以行走的方式游览城市,行程基本保持在步行两个小时左右的‘微游’方式非常适合中外游客深度认识上海。”方世忠说,上海是一座处处都能遇见“惊喜”的城市。

  不经意走进的一个老街区,路过的一座老房子,或许就是鲁迅、瞿秋白等名人曾经居住过的地方;看似再平常不过的水果店楼上的房间,曾是钱钟书先生和杨绛先生居住多年的住所,钱老在这里写下了《围城》、《谈艺录》......

3.jpg

  “这样的‘微游’魅力无限,上海值得大家多留几日,细品慢读,她有着气势磅礴的一面,更有着精致婉约的一面,想要发现不一样的上海,转角偶遇魔都‘秘境’,我为大家当导游,向大家介绍三条不容错过,值得用脚步丈量的线路。”方世忠展开精心设计的线路图,娓娓介绍起来,“希望大家能在阅读建筑中,感知上海的城市温度。”


线路一:“红色记忆”

线路一.jpg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留下了丰富的红色资源。这条线路囊括了中心城区重要的革命旧址和博物馆,共有8处打卡点。

  中共一大会址(黄浦区兴业路76号)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为典型的上海石库门里弄建筑,弄名树德里。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周公馆(黄浦区思南路73号)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为欧洲近代独立式花园住宅,设立于1946年6月,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谈判期间,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上海设立的办事机构。由于当时国民党的限制,办事处对外称周恩来将军寓所,简称周公馆。

  孙中山故居(黄浦区香山路7号)

  上海孙中山故居为西方近代独立式花园住宅,是我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1918年至1925年在上海的寓所。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继续在此居住到1937年。

  渔阳里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黄浦区淮海中路567弄6号)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为典型的旧式石库门里弄建筑。1920年8月22日,在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领导下,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在这里成立。

  毛泽东旧居(静安区茂名北路120弄7号)

  上海茂名路毛泽东旧居(原公共租界慕尔鸣路甲秀里),是一幢石库门房子,有天井、客堂、前楼和厢房等。1977年12月,被定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毛泽东一生多次来到上海,甲秀里是他在上海居住时间最长的居所。

  中共二大会址(静安区老成都北路7弄30号)

  中共二大会址是一幢两排东西走向的石库门里弄住宅建筑,砖木结构,建筑面积约2282平方米,基本保留了1915年始建时的建筑风貌。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也是李达的寓所。首部党章在这里诞生。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黄浦区南京西路325号)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建筑整体属于折衷主义风格,馆内收藏了大量的代表上海历史进程的文物和文献,是一座充分反映上海历史发展轨迹的地方志博物馆。

  中共四大纪念馆(虹口区四川北路1468号)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代表大会在今虹口区东宝兴路254弄28支弄8号处召开。会址原为坐西朝东的砖木结构假三层石库门民居。毁于1932年“一•二八”淞沪战争。中共四大纪念馆是展示党的奋斗历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位于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绿地公园内。


线路二:生活秀带


线路二.jpg

  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首站来到杨浦滨江,实地考察杨浦区滨江公共空间,调研上海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并提出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目前,杨浦滨江“生活秀带”已成为上海城市网红打卡地。这条路线包含杨浦滨江南段十多处打卡点。

  黄浦码头旧址(秦皇岛路32号)

  最初为1906年建造的简陋码头,经三次改建成固定水泥码头。曾专门停靠北洋航线及欧洲远洋航线船舶。是20世纪初赴法勤工学生的主要出发地,周恩来、邓小平、蔡和森、聂荣臻、向警予等在内的6批共计650余名学生在这里踏上寻求救国真理的道路。

  毛麻仓库旧址(杨树浦路468号)

  始建于1920年,前身是德商瑞记洋行于1895年创办的瑞记纱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为上海第一丝织厂,是当时全国生产真丝和人造丝的龙头企业。该建筑的钢筋混凝土无梁楼盖结构、简洁的红墙立面,凸显了当时的技术特征和工业特色。

  杨树浦水厂栈桥(杨树浦路830号)

  该建筑为1915年被英商收购改建的杨树浦纱厂的大班住宅,建于1920年前后,整体造型精美,装饰、线脚细致,室内彩色玻璃、壁炉、门窗、楼梯等细部较多且保存完好。建筑一楼现成为“怡和1915”咖啡厅向公众开放。

  杨树浦纱厂大班住宅(杨树浦路1056号)

  该建筑为1915年被英商收购改建的杨树浦纱厂的大班住宅,建于1920年前后,整体造型精美,装饰、线脚细致,室内彩色玻璃、壁炉、门窗、楼梯等细部较多且保存完好。建筑一楼现成为“怡和1915”咖啡厅向公众开放。

  雨水花园(杨树浦路1056号)

  雨水花园是2009年东方渔人码头二期工程开工时,原有建筑拆除后形成了一片可以汇集雨水的低洼湿地,雨水可以就地消纳和吸收利用,起到了调节城市微气候的作用。充分凸显了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

  东方渔人码头(杨树浦路1082号)

  前身为上海鱼市场,在此设置了昔日鱼市场景的城市雕塑,留存城市记忆的缩影。改建后由两幢地标性建筑组成,高层建筑外观造型酷似一条凌空跃起的跃鱼是办公楼,低层建筑外观外观造型酷似一条遨游状态的卧鱼是商业楼。

  祥泰木行旧址(杨树浦路1426号)

  又称山打木行,由德商创立于1884年,1902年购得今址将之发展为总栈。既是中国最大的外商木行,也是上海最大的木材商行。木行现存墙体在原位得到保留,用钢结构加固改造,融合木材堆场肌理,突出了木文化的展示功能。

  烟草机修仓库旧址(杨树浦路1500号)

  原为建于1995年的烟草公司机修仓库,前身是建于1920年的怡和冷库。在改造过程中对建筑做了体量削减,跨越道路,将步行、车行立交。通过屋顶垂直绿化等技术措施,形成退台错叠的“空中花园”,使之成为滨水景观的一部分。

  杨树浦煤场(杨树浦路平定路交叉口)

  位于上海制皂厂与杨树浦煤气厂之间,20世纪20年代,老工业区码头为了便于仓储、运输,利用该场地堆放煤块及物资。现结合原来煤堆的质感,将此打造为樱花剧场、沙滩排球场、码头篮球场等休闲场所。

  上海国际时尚中心  原上海第十七棉纺织厂(杨树浦路2866号)

  始建于1921年,是日本大坂东洋纺织株式会社的上海工场。1936年改名为裕丰株式会社。1946年改名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第十七棉纺织厂。1949年改名上海第十七棉纺织厂。解放前以生产著名的“龙头细布”为主。如今,已改建成上海国际时尚中心,是4a级景区。


线路三:梧桐深处

线路三.jpg

  徐汇作为海派文化之源,一大批历史文物建筑经历了保护修缮、有机更新和活化利用,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历史文脉和现代生活在这里交汇,极大丰富了广大市民和海内外游客的文化消费和艺术生活,打造出城市更新新范式。这条线路主要包括6个重要打卡点。

  武康大楼(淮海中路1842-1858号)

  原名诺曼底公寓(i.s.s normandy apartments)又称东美特公寓,位于上海徐汇区淮海中路1842-1858号。大楼始建于1924年,由万国储蓄会出资兴建,由旅居上海的著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设计,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楼。1994年,武康大楼入选第二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柯灵故居(复兴西路147号)

  柯灵故居建于1933年,为西班牙式风格的公寓住宅。1959年至2000年,柯灵、陈国容夫妇在此楼203室居住近半个世纪。在此寓居的41年中,柯灵撰写了大量散文、杂文、小说、电影剧本等各类文学著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衡复风貌馆(复兴西路62号)

  原名修道院公寓(the cloister),建于1930年,采用砖木结构,其外观和室内装修均为西班牙风格公寓。该建筑原为英国商人密丰绒线厂主的住宅,后为湖南路街道办事处,现改建为衡复风貌馆,是认识上海历史、海派文化风貌的综合展览馆,集中展示了上海中心城区规模最大、优秀历史建筑数量最多的衡复历史风貌区风采,同时也是一处主客共享的“城市文化和旅游会客厅”。

  黑石公寓(复兴中路1331号)

  又名花旗公寓,建于1924年,是一幢带有巴洛克特征的折衷主义风格公寓建筑。2005年公布为第四批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市级建筑保护单位。美国传教士詹姆斯·哈里·布莱克斯通(james harry blackstone,中文名宋合理)出资建造,建成后被誉为当时“中国最好的公寓”。

  夏衍旧居(乌鲁木齐南路178号2号楼)

  原为徐汇政协所属。建筑建于1932年,为3层砖木结构的英国式风格花园住宅。夏衍是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也是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2014年4月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该建筑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建业里(岳阳路200弄)

  20世纪30年代,由法商中国建业地产公司投资建造,因开发商而命名,故称建业里。建业里分东、中、西三弄,由前后20排两层砖木结构楼房组成,共260个单元房屋,是上海现存最大的石库门里弄建筑群。

  “上海还拥有着64条永不拓宽的马路,每一条马路又有着各自的调性,它们有的适合漫步,有的适合骑上共享单车穿行,游客们只需手机在手,轻扫建筑上的二维码便可听简介看介绍,在行走中‘阅读建筑’......”

  方世忠说,在很多老上海的心中,这些老街区才是最上海的地方,“也只有当您行走于梧桐树下,深入石库门弄堂,在绿树掩映的街区里才能真正地探寻到初心开始的地方,发现百年老房子里的故事,感知时代变迁下黄浦江岸线发生的巨变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