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0471号提案的答复
2023-07-21 10:43
来源: 上海市文旅局
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
第0471号提案的答复
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致公党上海市委员会:
您提出的0471号“关于激活江南乡村文化价值,赋能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本提案由市文化旅游局主办,市农业农村委、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市精神文明办会办。提案办理过程中, 市文化旅游局综合各会办单位意见,与提案联系人通过电话、电邮形式积极沟通,最终形成本答复意见。
江南的乡村文化是最具历史、最有特色、最富活力的文化之一,是链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纽带。围绕激活示范区江南乡村文化,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会同上海市文化旅游局、上海市农业农村委等相关部门积极作为,深入挖掘,不断创新,在留有旧时光的土地上,发现新的生活价值,持续赋能乡村振兴。
一、有关工作进展情况
(一)协同合作,强化顶层设计和项目联动。上海市农业农村委会同相关部门先后编制了《上海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布局规划(2018-2022年)》、《上海市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两个规划都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掘乡村农耕文化特色资源,打造乡村旅游、特色产业等。长三角三省一市文旅部门多方联动打造江南水乡古镇生态文化旅游圈,联合示范区执委会印发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江南水乡古镇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三年(2021-2023)行动计划》,推进73个重大项目,推出47条精品旅游路线,同时持续推动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工作。
(二)因地制宜,挖掘江南乡村特色文化。苏州市吴江区东联村许庄是西晋文学家张翰的故里,“莼鲈之思”的典故就出自该村。许庄依托优势文化资源,因地制宜推动乡邻中心、张翰纪念馆、莼鲈文化园等建设,打造了碧水蓝天、粉墙黛瓦的美丽乡村。嘉善县丁栅村洪字圩为重要的荷花种植区,通过美丽乡村整体提升,形成荷产融合区、荷藕生产区、船荷文旅区,打造了康养健身环与沉香荡水上游线环的乡村新生活典范。北鹤村以桃花之名,以黄桃为媒,开展“桃花节”“黄桃节”两个特色农事节庆,推动了童话森林探险乐园、水上森林、桃源戏台,康体公园、写生基地、“五彩姚庄”田园综合体等建设。
(三)多元发展,促进“农业 n”深度融合。上海积极培育校外农耕文化实践基地,在农民田间学校开设农耕文化实践课程。上海航育航天种植科普基地等6家被列入上海市科普基地,上海田歌农业专业合作社田间学校等14家被列入上海市劳动教育基地,上海金山区青少年实践活动中心成为全国第一批农耕文化实践营地。嘉善县姚庄镇横港村建立“生态加油站”机制,探索出了一条“党建 生态”有益有效的建设路径并向全域推广,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打造了融休闲养生、民宿度假、农耕体验于一体的美丽乡村。沉香村依托清风园、柑橘园、沉香荡等,开展了村容村貌、全域景观、文创产业、智慧乡村等领域的全面提升工作,并以柑橘产业为依托,打造“江小橘”农旅特色品牌,形成研学教育、田园乡创、亲子度假、民宿节庆等多种衍生体验产品。
(四)组织节庆,提升乡村文化品牌效应。上海已连续三年举办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即在中国农民丰收节期间,组织各涉农区结合区域特色文化,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例如,松江区聚焦农时农事,组织开展系列体现农耕农趣农味的节日活动,向市民征集“松江大米”吉祥物ip和宣传口号,进一步强化“松江大米”形象标识,体现松江稻米文化历史传承和发展,提升“松江大米”区域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青浦区结合丰收节举办第十一届青浦薄稻米品鉴会,以节庆活动进一步繁荣乡村文化、拉动乡村产业、推动城乡融合、实现乡村价值;崇明区以丰收节为主线开展系列活动,依托崇明白山羊和崇明老白酒的文化及产业,举办金秋丰收节2022年崇明特色美食厨师争霸赛和崇明老白酒酿造技能大赛等。
(五)串珠成链,开启全域美景新篇章。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2022年发布首条跨省域美丽乡村风景线,以“水乡客厅”为原点,分别向青浦区、吴江区、嘉善县各辐射一段当地美丽乡村风景线,线路总长114公里,涵盖先行启动区5镇。集古镇旅游、水乡风光、乡村创客、农耕体验等于一体,将产业、文化、村庄、田园、生态等有机串连,将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省际毗邻区协同发展的“盆景”转化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亮丽“风景”,推动沿线风貌协调、产业互促、资源共享、活动联办。上海连续多年举办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推介活动,每年发布10余条精品线路。在深入挖掘乡村美食、生态涵养、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农业农村资源。精品线路布局时,不仅涵盖美丽乡村、绿色田园、休闲农庄(农园)、乡村民宿、民俗古镇和农事体验点位,还集合了乡村文创、康养度假等一系列新兴产业。同时,借助新华社、东方网、城市导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上海三农等多家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品牌效应。
(六)示范引领,着力推进示范村建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持续推进引导示范村建设“由数量到质量、由盆景到风景”转变。示范村坚持“不策划不规划,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加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力度,注重乡土文化符号和元素提炼挖掘,保留乡村乡土气息,丰富村民精神家园。同时,将村展示馆、村史馆、乡愁馆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建服务站等设施建设有机结合,传承区域特色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提升乡村气质和韵味,让村民在日常活动中感受乡村文化,发挥文化阵地的教育引导作用。截至2022年底,上海市共计5批次、112个村列入乡村振兴示范村。
(七)保护传承,全面开展非遗工作。上海持续加大非遗专项资金扶持,助力崇明山歌、奉贤滚灯、金山农民画、徐行草编等30余项涉农非遗项目可持续发展。依托中国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群研修班平台,对涉农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群开展培训、交流、研讨等各类活动,对传统技艺、文创产品进行再设计和改造提升。打莲湘、沪谚、金山农民画等涉农类非遗项目保护工作评估等次为“优秀”,项目和传承人多次获得奖励。持续开展“非遗在社区”示范项目和示范点引导培育工作,把“非遗在社区”项目和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机结合。以“非遗新体验”、“乐嗨过大年”等活动为载体,加强非遗项目的传播与展示。
(八)多措并举,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一是培育农民田间学校。上海市农业农村委以农民田间学校为抓手,积极培育乡村人才,以市、区农广校体系为基础,在9个涉农区共建设农民田间学校118家。其中,上海农灯草莓生产专业合作社、上海宏烨农机专业合作社等4家田间学校被列为全国农民教育培训优秀农民田间学校。二是连续多年组织农村创业创新大赛暨全国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上海选拔赛,推荐优秀选手参加全国比赛。通过搭建展示平台、提供政策指导和创业辅导等,培育农村创业创新人才,发掘和推介了一批优质的乡村文化、文创项目和从业人才,提升了乡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并通过上海发布、东方网、上海三农等平台扩大宣传,引导各类人才投身农村创业创新,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在顶层设计方面,上海市规划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委等有关部门将在乡镇规划、村庄规划设计等方面,结合田园农耕、自然风貌等乡村元素进行规划和利用,并在后续项目建设中推广利用农村开放空间和闲置场地开展农耕文化活动。上海市文化旅游局今年将组织开展《上海市“十四五”时期域外农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对于上海市在长三角区域的“飞地”精准定位、综合考量、整体布局, 力争将上海域外农场打造成长三角文化体验地、乡村旅游示范点、都市休闲样板区,成为引领长三角的生态文明名片、全域旅游典范、绿色发展标杆。
(二)在资源开发方面,鼓励各地依托乡村振兴战略,能工巧匠顺势而为,在深度挖掘传统文化的同时,推动传统技艺向品牌化发展。例如嘉善县丁栅村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嘉善田歌的主要发源地,将持续推动嘉善田歌创新演艺。嘉善县渔民村省级非遗项目淡水捕捞渔俗,是传统捕捞技艺的现代传承,将以“渔”为主线,提升村非遗文化馆,每年端午节定期举办踏白船、赛龙舟等民俗活动。
(三)在政策扶持方面,上海市文化旅游局将开展第七批非遗项目的认定工作,继续做好资金扶持,助力非遗项目传承与保护工作;开展以非遗为重点的农耕文化发展存续状况评估调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抢救保护、引导转化、开发利用等分类保护措施;探索认定上海非遗工坊的路径方法,加强非遗保护,促进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进一步优化提升朱泾花灯会、南翔国潮大会等活动,助力乡村振兴非遗项目的传播和展示。同时,以文化旅游部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为契机,推进上海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实施,推动文化产业特色乡镇、特色村落建设,实施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引导创意设计、数字文化、旅游等企业进入乡村,创建特色文化场所和品牌,培育特色文化旅游演艺项目,促进特色文旅产品、优秀文创产品销售。加强对文化和旅游企业的普惠小微贷款,为乡村振兴经营主体提供多元化服务。
(四)在宣传载体打造方面,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将继续组织举办农民丰收节等农耕文化品牌活动,继续做好高素质农民培训和田间课堂建设工作,继续组织开展青少年校外农耕文化教育实践活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将协调各地共同搭建示范区文旅智慧平台(集成体系),即以示范区全域旅游智慧平台(“江南畅游”微信小程序)为主平台、两区一县现有文旅数字化平台为支撑的线上示范区文旅体数字干线。以一个门户、一码服务、一屏展示、一套地图、一个共享资源库、一套赋能工具为载体打造“六个一”工程。助力实现示范区文旅资源聚集、品牌化发展、提升示范区乡村文化旅游魅力,进一步推动示范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五)在内生动力培育方面,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将有序推进农村创业创新工作,进一步引导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上海市精神文明办将不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用好用活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资源为关键支持,整合提升一批城市软实力资源要素,打造一批有显示度的城市软实力建设品牌等相关内容纳入市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标准,督促各创建主体常态长效落实推进。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3年5月8日
联系人姓名: 花莹 | 联系电话: 021-23115536 |
联系地址: 上海市大沽路100号 | 邮政编码:200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