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0646号提案的答复-九游官网首页进入

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0646号提案的答复

2023-07-21 10:57 来源: 上海市文旅局

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

第0646号提案的答复

  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陈乐委员:

  您提出的“0646”号“关于挖掘各区城市根脉,讲好特色文化故事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局打造了“微游上海”、“建筑可阅读”、“海派城市考古”等品牌努力讲好城市特色文化故事。并将持续加强“建筑可阅读”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大建筑开放力度,强化品牌推广打造,让城市建筑的价值得到有效传播,提升上海城市文化辨识度和传播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说“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上海以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姿态和担当,以推动高质量文化发展、引领高品质文化生活、优化高水平文化供给、实现高效能文化治理为导向,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持续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

  近年来,我局打造了如下品牌努力讲好城市特色文化故事:

  “微游上海”是2014年上海旅游节中推出的一项创新活动品牌,通过委托专业旅行社负责开发线路,从完全新颖的角度去展示上海海派文化的魅力。“微游上海”以创新理念来设计上海文化一日游线路,结合“城市行走”这种深入浅出且健康低碳的旅行方式,推广“慢生活”和“城市微旅行”的理念,深度挖掘未被开发的潜在优质旅游文化资源,强调了商旅文的跨界融合。2015年,微游上海从一座城市的微游扩展到台北-上海双城微游,加速两岸文化互动,促进上海台北两地旅游产业的沟通与发展。线路强调从体验者的感官和体验出发,品读城市里微小的风情以及风景里那些小而美的情趣。同时邀请两地媒体与旅游达人互推荐、互访问,以全新视角探寻双城风景。

  从2018年起,我局大力推动“建筑可阅读”工作。“建筑可阅读”经历了从“扫码阅读”到“建筑开放”到“数字转型”,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平台等数字化方式对接“建筑可阅读”,为市民游客带来全新的体验。实现了建筑的“可读”“可听”“可看”“可游”。2021年上海旅游节特别推出“建筑可阅读,城市微旅行”年度主题,围绕“建筑可阅读”等五大系列活动展开,联合上海广播电视台共同策划推出的特别节目——“建筑可阅读”十二时辰全媒体大直播,开通首条“建筑可阅读”专线巴士;推出十大海派经典、体现上海城市软实力的微游线路;组织旅游达人队伍深度体验城市微旅行的出游方式;运用全媒体平台展示以经典建筑为核心的城市打卡点;倡导市民游客自发的、安全的、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主题微游上海,层层递进做出城市微旅行活动的影响力、传播力。在上海,建筑可以阅读、街区适合漫步、城市始终有温度;在上海可以微旅行正成为上海旅游的“金名片”。

  2022年开始,我局重点打造“海派城市考古”ip。作为上海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一次“卓越实践”,海派城市考古更多借鉴了传统考古范畴“价值发现”的功能和意义,以城市考古为起点,以发现城市、体验城市、分享城市为过程,以推介城市为终点,实现都市文旅资源的再挖掘、都市文旅价值的再发现、都市美好生活的再体验。每个市民、每位游客都可以在阅读城市、行走城市的过程中,发现不曾被发现的都市文化资源,挖掘不曾被挖掘的都市人文价值,整合不曾被整合的都市旅游攻略,让人们从简单的网红地打卡这一同质化城市探索,进入到文化旅游体验的一个更新更深更高的阶段。海派城市考古不仅要静态系统记录、考证、梳理城市物理空间下的文脉肌理和生态分布,更要动态系统整合、盘点和宣推宜游的城市文化旅游资源,从而打造、提升、完善和赋能城市的文旅功能和内涵。通过实施海派城市考古,解码海派文化基因,建构海派资源脉络,弘扬海派精神品格,向世界讲好中国理念和上海故事,主客共享,近悦远来!

  上海的区域特色非常明显,各个区的历史、文化、地标性建筑等构筑起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的人文传承。本市主流媒体一直以来深入挖掘区域文化内容、城市历史印记、艺术文化交流等相关内容,讲述上海故事,展现上海城市精神,让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记忆可触摸、艺术可感知。

  一是通过规划解读、主题策划等内容,提升人们对本区域文化传承的理解度和认同感。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发布《徐锦江:上海提出“建筑可阅读”,彰显了怎样的城市发展理念?》,采访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徐锦江,报道人们以“逛马路、穿弄堂、进客堂、听故事、有感悟”近距离了解上海城市发展史和文化历史,彰显了“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本质意义。上海广播电视台看看新闻视频《上音开放校园空间 点亮衡复历史风貌区》,报道城市公共空间如何更好的融入人文历史。

  二是下沉社区关注城市历史文化产品和空间开发,倡导市民在城市文化空间中拥有更多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这个博物馆开馆后,上博、上历博出借多件文物,终于把浦东历史讲清了”》,报道浦东历史博物馆为“何以浦东”补上关键前史,并与浦东开发陈列馆、浦东展览馆一同讲述了“浦东开发三部曲”的故事。新民晚报《佘山老故事》介绍佘山摆渡船、曾记当年摇俏船等故事。上海日报《艺术家醉心传统植物扎染》讲述了泖港镇乡村创客周洁尘十年醉心草木染扎根乡村传技艺的故事。

  三是充分发挥区级融媒体优势,深度挖掘区域文脉。静安区融媒体发布的系列短视频《在静安,遇见美好城市》通过新华社客户端等进行二次传播,总阅读量逾400万次。浦东新区“我们的新时代 打卡浦东最美乡村”系列视频在短视频平台累计播放量逾100万次。宝山区融媒体中心的短视频《蕰藻浜——宝山母亲河》讲述了在宝山科创中心主阵地建设中,蕰藻浜这条宝山母亲河,从“工业锈带”向“科创秀带”华丽转身的鲜活故事。黄浦区融媒体发布摄影作品《金色外滩》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在党的诞生地“永远跟党走”主题光影秀的惊艳瞬间,也让观众再次感受到上海城市之美,成为献礼党的百年华诞的光影盛宴。

  此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字号品牌建设,将重振老字号列入打响“四大品牌”、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彰显上海城市软实力的重点任务予以推进。近年来,围绕老字号文化传承和发展,市商务委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建设老字号商业文化街。深入挖掘老字号文化底蕴,结合城市商业空间发展规划,集中建设老字号特色商业街,打造老字号“文化 消费”场景,促进旅游消费增长和商业文化繁荣。静安区推出陕西北路老字号专业街,被誉为“中华老字号上海第一街”。黄浦区打造凸显老字号文化底蕴的高品位南京东路步行街,开展“老字号焕新”行动,推动老字号经营转型和业态升级,新世界百货、第一医药等全新亮相,为各地商旅人士提供传承海派文化和特色的优质商品。

  二是打造老字号文旅新地标。去年,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亲自关心和推动下,市商务委牵头建设了沪上第一座全面展示老字号文化的公共文化空间“上海老字号品牌馆”。品牌馆坐落在市中心华山路地段,原址为一座1899年的老建筑,通过老字号展示与老建筑保护的有机融合,实现在保护中更新,在更新中更好保护,做到处处见历史、处处显文化,成为演绎海派文化的新地标。品牌馆甄选100多家优秀老字号进行主题式、沉浸式、场景式、互动式展示,致力打造成为彰显文化自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为打响上海“四大品牌”,成为促进联动发展的展示平台以及厚植城市软实力、讲好上海故事的生动呈现。

  三是传播老字号品牌文化。积极挖掘老字号品牌故事、文化价值,并通过各类渠道特别是新媒体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消费者了解热爱老字号,促进老字号品牌消费。去年老字号博览会期间,市商务委联合东方卫视直播专访13家老字号,组织企业掌门人、传承人走进直播间,讲述发展故事,展示传统技艺,让消费者通过镜头了解老字号、体验老字号商业文化魅力。同时,联合抖音上线“国潮直播周”,开展16场老字号直播,推动新生代网络达人为老字号引流,让老字号的故事得以传播,并焕发新活力。

  您在提案中提出的建议很有针对性和建设性,也是我们正在努力的方向。下一步,我局将持续加强“建筑可阅读”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大建筑开放力度,强化品牌推广打造,让城市建筑的价值得到有效传播,提升上海城市文化辨识度和传播力。一是强化数字转型。将进一步深化数字技术在“建筑可阅读”中的应用,在全市历史建筑、地标建筑中选取一部分加挂“建筑可阅读”统一标识牌,借助信息手段,联动线上线下,深入倡导“线上集中、线下分众”都市文旅体验新方式。二是融入城市场景。将推动实施更多历史建筑的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工程,为历史建筑注入新的文化内涵与时代活力。同时,打破围墙围栏,将建筑融入丰富的城市场景,让保护成果更好地惠及百姓。前不久,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为市民游客呈现全新打开方式,让外围的围栏推出历史舞台,通过庭院“不设限”,实现空间与城市有机融合。我局也在积极推进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内文物建筑修缮保护、活化利用和公众开放,为构建世界级滨水公共空间提供更多可亲近的文化资源。三是深化品牌建设。一方面,依托长三角文旅一体化平台,以丰富的建筑资源为纽带,将“建筑可阅读”品牌推向长三角,形成溢出和联动效应,形成区域性“建筑可阅读”大品牌,共同打造上海大都市圈特有的文化形态。另一方面,将创新开展“建筑可阅读”品牌的国际宣推,通过建筑这一世界通用语言,以小切口展现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上海形象。

  此外,宣传系统将进一步聚焦区域文化开发,以创新形式产出高质量的内容产品;同时以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上海故事为主旨,拓展国际传播,传递人文情怀;另外,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和各级区融媒体平台优势,通过活动策划、征文等多种形式让人人都成为城市文化根脉的发掘者、传播者,继续传承发扬长期形成的城市精神、城市品格和城市文化,从文化建设层面不断稳定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发展预期,建构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文化形象。相关部门也将积极推进老字号品牌发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上海故事,提升上海城市文化软实力。

  最后,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您对本市文化事业发展的关心和关注,敬请您继续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3年4月28日

联系人姓名:杨巍巍

联系电话: 23118190

联系地址: 大沽路100号

邮政编码:   200003

网站地图